對於許多一般民眾,甚至是自費醫師來說,公費醫師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制度,但事實上小從對於公費醫師個人,大到對於整體醫療環境都將有極大影響,關心各項醫療政策和相關議題的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及會員代表徐志雲(本身也是舊制公費醫師),將從制度、醫師職涯、醫療大環境等不同面向出發,揭開公費醫師制度的優劣勢,以及公費醫師的美麗與哀愁。

Q:公費醫師制度是什麼?新制舊制有什麼不同?

  目前臺灣的醫學系入學身份,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自費、公費、軍費,其中在近年較有爭議且錄取名額變動較大的是公費醫師,而公費醫師本身制度還可以分為舊制和新制,舊制公費醫師是由各個公家機關出資培養醫師,而在醫師拿到專科執照之後,要依約前往公家機關配合的醫療院所服務,像是退輔會的公費醫師可能就要進入各地榮院,衛福部的公費醫師就要前往各地署立醫院。舊制公費醫師已經停招多年,但由於政府再次發現醫師人力短缺的問題,因此在二○一七年重啟公費制度,因此也被稱為新制公費醫師

  新制公費醫師乍看之下和舊制大同小異,就是政府出資培育醫師,拿到專科執照、成為主治醫師之後要去指定醫院服務,但差別在於選擇的科別要以當年度國家和地方的需求為標準,綁約年限也被拉長,尤其是新制第二期的公費醫師,必須在成為主治醫師之後再花十年履約,到了脫離公費身份時,大部分的醫師年紀都已經超過四十歲了。

Q:公費醫師的職涯規劃會遇到哪些困境?

  公費醫師的契約除了白紙黑字的規範,也會在無形中影響生涯道路規劃。以專科申請為例,許多醫學中心在招收各科住院醫師時,會期待住院醫師在訓練結束之後能繼續留任,但公費醫師的契約就是規範在升上主治時前往指定醫院服務;因此,在不符合醫院對於住院醫師的期待之下,公費醫師可能就比較不會受到青睞,也讓他們在選擇受訓醫院時相對受限。

 公費醫師的契約影響,不只是履約期間,一位醫師若是長期待在偏鄉醫院,所在的科別在該地區又沒有什麼突破空間,那麼專業知識和診治技術上,將很有可能和都會區的醫師有所落差,契約結束之後,可以選擇執業地區的選擇也會相對有限。

Q:我是高中生,該填公費生嗎?

  從和政府簽訂契約、成為公費醫學生,到正式成為可以履約的主治醫師,之間的時間橫跨了十年,為了確保契約能配合大環境的變動,所以文字上有很多模糊空間,尤其新制公費醫師更是如此;即便想要以賠錢的方式解除契約,也很可能失去最大的謀生工具——在公費醫師的契約上有規範,如果違約,醫師執照將會被迫繳回。

 這也表示,公費醫師的身份背後,涵蓋了衛福部對於醫療體系的願景、政府對於醫師員額的限制、教學醫院住院醫師受訓人數的規劃、偏鄉醫院對於醫師的需求等因素,是一場動態角力戰,隨著各個因素的變動,對於公費醫師的職涯都可能造成極大影響,而在不確定性如此高的狀態之下,可以說公費醫師處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受制狀態。

  公費醫師的契約一簽下去,將會使三十幾歲到四十幾歲這段職業發展最精華的時光處處受限,也會影響接下來的醫師生涯,因此,除非個性真的是隨波逐流,不想為自己做決定——這樣的人或許會覺得公費醫師是一個生活穩定的保障,那麼將會強烈建議不要選擇成為公費醫師,如果是因為經濟因素考量,那麼銀行的助學貸款會是更好的替代方案,而若是因為分數不夠,那麼重考、以自費生身份就讀醫學院,會是一個好上許多的選擇。

– – – – –

本集節目33:51錄音處所提到之公費醫學生契約漏洞問題,在錄音至播出期間,歷經工會與醫學生聯合會向衛福部表達質疑以後,已由衛福部修正契約內容為「雙方合意後可修改契約」,並將於近期召開說明會解釋契約內容。詳情始末可參考工會的說明:https://tinyurl.com/46mkdjys

– – – – –

想進一步了解工會👉🏻 https://linktr.ee/taipeidoctorsunion


節目內容大綱

◆ 00:20~52:59

新舊制公費醫師大解密

-醫師公會/工會有什麼不同?

-醫學系學生有哪幾種入學身份?

-新舊制的公費生制度有哪些差異?

-公費生選科和受訓地點的限制?

-如果違反公費醫師契約,有哪些後果?

◆ 53:00~1:34:26

大環境與公費制度

-公費醫師契約十年,對於職涯發展的影響可能是一輩子?

-對於公費學士後醫學系的看法?

-公費醫師名額大開之後對於醫師的影響?

-現階段的公費醫師制度,對於偏鄉醫療需求的幫助?

-公費生制度對於醫學生的具體影響?

-對於想填公費的高中生/已經是公費的醫學生,有哪些建議?能為未來做哪些準備?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