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的何建輝,以公費生的方式入學,畢業後進入臺北榮總進行胸腔內科受訓,現為北榮員山分院加護病房主任。因為太陽花學運引發對公共事務的關注,何建輝也加入工會,正式踏上公共事務參與之路,曾經擔任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現在仍持續關注醫師勞權和醫療政策,也希望越來越多醫師能加入工會,一起從體制內做出更好的改變。

誤打誤撞成為公費醫師

 當年考完大學入學考試後,何建輝雖然不太懂「公費生」是什麼,還是照著分數一路填志願,最後成為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公費生。何建輝回憶,在過往資訊不發達的狀況下,他只聽過老師的公費生,不知道公費醫師是什麼,更不了解自己簽下的其實是一紙「賣身契」,只能說幸好自己處於公費生新舊制度的交替階段,綁約時間只需要二到四年,受訓醫院和科別的選擇較多,在職涯發展上並沒有受到太多影響。

 何建輝當時是隸屬退輔會制度下的公費生,因此只要榮總體系有開出公費生的名額,就可以申請進入受訓,考量到家人身體和自身優劣勢之後,何建輝選擇進入台北榮總的胸腔內科,受訓結束之後前往北榮員山分院服務,現在是加護病房主任。

一紙簽給政府的賣身契

 相較於舊制的公費醫師,現在適用新制的公費醫師只能在指定的科別受訓,綁約時間六到十年,這樣一來,在選科時除了考量興趣,也要思考未來的發展和限制;何建輝舉例,榮總體系的地區醫院多半位於住民組成多為老年人的鄉鎮,因此,如果是選擇如果選擇婦產科或兒科,那麼患者來源就會少,在專業訓練就無法那麼紮實,影響未來成長與發展,而患者量的不足也會反映在薪水上。

 根據現行條款,公費醫師大概在四十歲之前都必須要綁約,何建輝比喻,就像是NBA球星簽了一張菜鳥合約,加上政府在合約上往往會加上「可以片面更改」的霸王條款,使得公費醫師處於不利的位置,因此,如果僅是因為經濟問題而想選擇公費生,那不如使用助學貸款,畢竟欠銀行的錢比欠政府的錢要好還太多了。

在工會中持續推動改變

 談及參與醫師職業工會的契機,何建輝分享,參與太陽花學院的經驗讓他開始關心公共事務,二○一七年工會成立之後他就直接填寫google表單參加,但其實一開始也只是秉持著「買保險」、如果有醫療糾紛可以找人協助的態度加入,但加入工會之後,他才發現過去覺得住院醫師待遇不合理的地方,真的可以透過工會的協商和推動獲得改善,因此越來越投入工會的工作,但何建輝也指出,台灣其實有超過七成的醫師是受僱醫師,卻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醫師加入工會,是相當可惜的事情,畢竟這是一個可以從體制內改變系統性問題的機會,也期盼有越來越多醫師加入,一起讓醫師的勞動權益的保障更加完善。

– – – – –

本集節目33:51錄音處所提到之公費醫學生契約漏洞問題,在錄音至播出期間,歷經工會與醫學生聯合會向衛福部表達質疑以後,已由衛福部修正契約內容為「雙方合意後可修改契約」,並將於近期召開說明會解釋契約內容。詳情始末可參考工會的說明:https://tinyurl.com/46mkdjys


節目內容大綱

◆   1:13~42:56

公費醫師的職涯選擇

-為什麼會選擇以公費生身份入學?

-公費生的新制和舊制差異?

-選擇成為胸腔內科醫師的原因?

-政策推動的斡旋和溝通藝術?

◆   42:55~1:25:55

參與公共事務經驗談

-在什麼樣的契機參與醫師工會和公共事務?

-醫師職業工會的業務內容?

-除了醫師勞權之外,還有關注哪些議題呢?

-參與公共事務過程的收穫?

-給予正要選擇/已經是公費醫師的建議?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