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矽谷和新創充滿憧憬的Andy,從陽明醫學系畢業之後,前往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工商管理和生物工程(MBA/ MEng),獲得雙碩士學位之後,在美國最大的聯合健康集團工作,負責醫療集團和醫院併購案,目前在醫療新創擔任New Ventures Lead,持續將醫療專業和商業知識結合,成就醫療新創夢。

從醫學院踏入商學院

 醫師在臺灣社會擁有相對優渥的薪水和穩定的生活,這使得Andy「不當醫師」的決定面臨不小的壓力,但他回憶,自己在讀醫學院的時候,就已經對於自己是否想要當臨床醫師產生懷疑,進而開始探索當醫師以外的可能性。他曾經前往政大商學院修課,也到臺大電資學院學寫程式,更參加各式各樣的創業競賽,和設計、工程等科系的學生組隊,因此擁有了與不同領域人才合作的經驗,這種種異於一般醫學院學生的獨特經歷,也就進一步促使他割捨「成為醫師」的安穩未來,走向商業世界,接受不一樣的挑戰。

 醫學系畢業之後,對於矽谷創業擁有憧憬的Andy,前往在生技和醫療產業擁有許多知名校友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MBA,正巧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捐款成立生物工程和工商管理的雙碩士學程,曾經接觸過電資學院課程的他,因此進入該學程,而來自各行各業的同儕,也讓Andy大開眼界,讓他不論在專業知識和人脈建立上,都獲得了跨領域的多元發展。

從學院進入真實商界

 Andy在攻讀碩士的同時,也持續思考未來職涯的可能性,除了接觸醫療投資、數位醫療等領域,他也曾前往與醫療產業最相近的藥廠實習,結合醫學院和商學院知識,協助設計臨床試驗、評估藥物開發等業務。在探索了一輪之後,Andy決定投身醫療產業,但先擱置投資領域,往更高門檻的併購領域邁進;之後順利進入聯合健康集團,負責併購業務,近期也被新創公司挖角,準備一展長才。 對於還在探索未來,覺得不是百分之百想當醫師的醫學生,除了多方嘗試、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Andy建議在規劃職涯發展時考量投資報酬率,當然也要多和業界人士聊天、拓展人脈——這比花一堆時間查一堆資料來得有效率許多,更能幫助自己正確擘劃未來。Andy分享,當年醫學院的同學已經成為總醫師,他總是跟那些在不同專科訓練的朋友分享,自己也在「財務模型專科」受訓——雖然就外人看來,Andy在商界的生活多采多姿且令人羨慕,他自己對於這份夢想職業也相當滿足,但與此同時,在美國新創產業的高度競爭,以及「你需要證明自己價值」的高度壓力之下,他是耗費了百分之兩百的力氣才在醫療產業生存下來,並成功證明自己的獨特優勢和定位。


節目內容大綱

◆ 00:23~24:43

決定不成為醫師

-什麼時候決定不成為醫師,反而選擇進入業界?

-醫學院時期曾進行什麼樣的探索和嘗試?

-為什麼會選擇進入MBA & MEng碩士學程?

-該怎麼在醫學院的繁忙生活中申請美國MBA?

-醫學院學生申請美國MBA的優劣勢?

-醫學院和商學院的學習模式差異?

◆ 24:44~48:41

美國醫療產業的闖蕩之路

-工商管理碩士畢業之後考量了哪些未來職涯選項?

-醫學背景在美國醫療產業的優勢?

-在美國業界的生存技巧?

-未來的職涯規劃方向?

-對於想要往商學領域發展的醫學生,要考量哪些事情?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