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醫科出身的黃馨葆,對於關懷與照護重症患者擁有高度熱忱,在訓練期間更以「專責安寧醫師」做為職涯發展方向,持續往目標邁進,過往的藥師背景,也讓他能夠更加精準的掌握藥物,讓末期病患能夠在身理上更加安適,而秉持著傾聽患者心聲的原則,黃馨葆更期盼患者能夠尊嚴、自在的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路。
成為理想中的醫師
由於嚮往醫師關懷患者的專業模樣,原本就讀藥學系的黃馨葆在畢業之後考入醫學系,不論見習、實習還是選科時,都秉持著初衷,選擇了自己認為「最貼近原初意義的醫師」的科別,像是在泰國當交換學生時,他去醫院的感染科、外科、急診科見習,也觀摩了當地的安寧照護,而在臺大醫院實習時,則選擇了家醫科、腫瘤科和急診科。
隨著接觸臨床的機會越多,黃馨葆發現自己更偏好照顧癌症病人,期盼能陪伴他們走到生命的最後,由於臺大醫院的安寧病房主要是由家醫科負責,這讓黃馨葆在腫瘤科和家醫科之間猶豫不決,最後考量個人特質和人生規劃,讓他進入了家醫科。在家醫科的訓練過程中,黃馨葆仍盡力接觸腫瘤科知識,像是主動安排前往腫瘤病房、兒癌病房等,以成為「專責安寧醫師」為目標努力;而過往的藥學訓練,更讓黃馨葆對於藥物擁有更高的敏銳度,在進入安寧病房之後,除了重視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疼痛的精準了解,也讓他能以更適合的藥物協助患者舒緩身體的不適。
以人為本的醫療觀
安寧照護是以末期病人為對象,除了醫療專業的知識,還要擁有對於患者、患者家屬的同理心,而面對更容易失控的家屬情緒,也要有良好的醫病溝通技巧。黃馨葆更進一步指出,相對於「對抗死亡」的醫學本質,安寧照護更多的是接受病情,以及走入尾聲的生命——這和醫學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矛盾的存在,因此,即便對於大部分的醫師來說,盡力搶救、努力延續患者的生命是至高無上的真理,但是作為安寧專科醫師,更多時候是必須傾聽患者心聲,重視患者對於病情認知的權利,和他們所選擇的醫療方式,醫師要在拿捏患者身心理狀況同時,掌握「放手的智慧」,尊重生而為人的本質,陪伴患者踏上最後的旅程。
節目內容大綱
- 01:07~20:40
成為安寧專科醫師
-為什麼會選擇家醫科/安寧專科?
-藥學系的背景對於行醫之路的影響?
-人文教育對於醫師養成的重要性?
- 20:41~56:48
安寧的本質
-安寧病房為什麼需要專責的安寧專科醫師?
-安寧專科醫師的養成包含哪些訓練?
-為什麼醫師都需要人文關懷的訓練?
-居家緩和醫療和在安寧病房的照護有何不同?
-安寧照護在健保制度上的給付問題?
-如果想成為專任安寧醫師,應該做哪些準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