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醫師們的醫師」的病理科醫師,相較於其他科別,對一般人而言更為神祕。在大學期間就發現自己喜愛病理課程,對於辨識玻片圖像也比大部分同學有天份的莊文郁,很早就決定要走上病理科的道路,目前是林口長庚醫院病解剖病理科副科主任,持續鑽研血液病理、AI閱片研究等學問,並努力協助臨床醫師對患者做出最正確的診斷。

為臨床醫師搭座橋

  病理,顧名思義就是探究「疾病的道理」,包含探究疾病成因、致病機轉等,而病理科醫師會透過切片觀察組織、器官和細胞型態的改變,藉此決定病例診斷,讓患者接受最適切的治療。莊文郁將病理科醫師的形容為一座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連接在一起的橋樑,而由於服務的對象並非患者而是臨床醫師,使得病理科醫師也獲得了「醫師的醫師」的稱號。

  各科的臨床醫師都必須與病理科醫師有密切聯繫,以皮膚科為例,兩個在臨床上用肉眼看起來非常相似的病灶,可能在切片上卻天差地遠;也不時出現在病理上長得相似、肉眼看起來卻相差甚鉅的疾病,如果只著重其中一個方面,將會無法有效進行診治,使得臨床醫師和病理科醫師的密切合作顯得更加重要;而身為疾病的最終診斷者,莊文郁指出,病理科醫師的責任和壓力在某種程度比起一般臨床醫師更加重大。

讓AI成為工作夥伴

 辨識切片上的圖像特徵,是病理科的重要工作範疇,但隨著科技發展,有些人會擔心病理科醫師的工作未來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持續研究相關議題的莊文郁表示,人工智慧的確是很棒的發明,也看好它未來的發展,但就現階段而言,人工智慧還處於非常初階的階段,光是要讓電腦區分良性和惡性的鼻咽片,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訓練,如果要做出一個可以懂得區分所有器官疾病切片的演算法,必定曠日廢時,對於現階段的科技來看,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莊文郁認為,人工智慧在現階段頂多是醫師的輔助工具,或許可以開發出一些套裝演算法進行提示工作,像是在切片上標示出可能有問題的地方;或是針對機械性的工作進行協助,像是在計算多少比例的腫瘤細胞被染色時,人工智慧就會是個有用的好幫手。因此,相較於敵人,人工智慧反而更像是病理科醫師的朋友,功能並非取代,而是協助他們減少錯誤率,同時也增加工作效率,未來對於減少病理科醫師工作的負擔,將會是一大助力。


節目內容大綱

◆ 1:20~25:06

揭開病理科面紗

-「病理」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會選擇成為病理科醫師呢?

-解剖病理科和臨床病理科的差異?

-病理科和法醫之間的關係?

-病理科醫師的工作地點選擇有何限制?

◆ 26:22~48:54

病理科的現在與未來

-病理科醫師在醫院實際工作狀況?

-在什麼契機下選擇了血液病理科當作次專科?

-病理科醫師的工作機會和待遇?

-人工智慧對於病理科醫師有什麼意義?

-什麼樣的人適合病理科?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