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事們稱為「開刀天才」的劉耿豪,現在是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如果沒有天份,可以當一個外科醫師嗎?劉耿豪指出,成功的外科醫師當然需要一些天份,包含對於器官的空間感、手的精細度和穩定度等,但天份所占的比例頂多三四成,努力的成份反而佔了超過一半,唯有好的天份加上更多的努力,才能為患者做到最好的治療成果。

走上減重手術之路

  在癌症治療為顯學的年代,劉耿豪則在老師的指定之下,開始學習減重手術。在二○○七、二○○八年左右,減重手術在臺灣還是一個新興領域,劉耿豪接到這項任務之後,開始大量搜集資料,也花費許多時間和心力觀摩師長,還遠赴義大利學習相關手術技巧。

  劉耿豪坦言,當時接到這項工作之後並沒有太開心,因為身邊厲害的醫師都在鑽研癌症,減重手術不僅小眾,乍聽之下也沒有治療癌症那樣重要。不過,他的想法在義大利時卻有所轉變,他在那邊遇到的一位醫師分享,其實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療之後也沒辦法延續太久的生命,有的即便康復,生活品質也會大幅下降,但如果能成功完成減重手術,那麼患者的生活將煥然一新,甚至能改變生命態度,更能健健康康的再活好幾十年。而實際從事減重手術之後,劉耿豪也慢慢感受到患者帶來的愉快回饋,也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

必須自知還需知人

  由於父親就是一位外科醫師,劉耿豪對於外科醫師的生活並不陌生,但實際當了之後,發現除了工作非常消耗體力之外,也有一定的心理壓力,包含患者恢復不如預期,或是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併發症,當然還有時不時就要面對患者死亡等狀況。 除了要調適這些身心理狀況之外,劉耿豪也建議,當一位外科醫師,必須要有「自知之明」和「識人之明」——前者是知道自己能力的極限,如果患者的病情不是自己能掌控的,就要果斷放手,交給更有能力的人;而後者就是知道要把患者交給誰、知道要和誰求救,這也是一個能力——透過細膩觀察,知道誰是你能託付病人的醫師。


節目內容大綱

◆  1:28~24:55

成為外科醫師

-外科住院醫師的訓練內容?

-選擇一般外科的考量?

-一般外科處理哪些範疇的疾病?

-走上減重手術的心路歷程?

-外科醫師在大醫院和基層診所的職涯差異?

-開刀需要天份嗎?

◆  25:55~41:42

外科醫師的內外在環境

-外科醫師需要「自知之明」和「識人之明」?

-外科醫師的市場供需狀況?

-外科醫師減少身心耗損的方式?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