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的陳湧仁,為了兼顧興趣和下鄉至離島服務的初心,除了在臺大醫院完成神經外科訓練,也曾接受兩年麻醉科訓練,讓自己有能力在離島進行最完整的醫療服務。近年陳湧仁更從神經外科跨足到預防醫學、抗衰老醫學,也成立醫療集團,期盼建立完善的商業模式,持續投入新型態醫學研究。

前進離島服務

  神經外科主要治療腦腫瘤、脊椎外傷、頭部外傷等腦神經、脊椎的相關疾病,喜愛神經外科的陳湧仁,在選科過程卻經歷幾番掙扎——陳湧仁一直希望能下鄉到馬祖服務,但相較於神經外科,對離島來說,一般外科、腸胃科等科別可能較為實用,這使得陳湧仁在興趣和實用之間陷入兩難,但最後仍在師長的鼓勵下持續在神經外科耕耘。 而為了能為馬祖人進行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陳湧仁考量離島醫師少,甚至可能沒有麻醉科醫師的狀況,他在返鄉之前也在麻醉科受訓兩年,回到馬祖之後也就能夠更獨立的作業。

投入抗衰老研究

 作為外科醫師,雖然自豪於自己能把刀開好,但其實患者只要被推進刀房,就一定會有風險,所以對患者最好的處方,就是透過預防醫學,減少進手術室的機率,而這也是陳湧仁繼續進修公共衛生、臨床醫學的原因。

 希望能推動預防醫學的陳湧仁,有感於進行研究和新型態醫療的經費得來不意,因此決定創業,並投入抗衰老研究。陳湧仁指出,健康到生病之間雖然表面是只是一個診斷,抗衰老醫學就是試圖在這個從「好到不好」的過程中,找到那灰色地帶並及早介入。 

對於年輕醫師的職涯,陳湧仁分享,除了要「超前部署」,提早思考到下一個階段可能發展,讓自己永遠有更多選擇之外;最重要的是忠於自我,而在朝著符合自己核心價值、做得開心的目標前進的同時,更要向不想做的事情說不,這樣一來,才能達成真正的自由。


節目內容大綱

◆  1:08~26:43

成為神經外科醫師

-為什麼會選擇外科,而選擇進入神經外科的考量?

-為什麼還會到麻醉科受訓呢?

-離島醫療狀況分享。

-神經外科的主要業務內容?

-不同層級醫療院所治療的患者有何異同?

◆  26:44~41:33

跨足生醫產業

-繼續進修公衛碩士、臨床醫學博士的緣由?

-成立生醫集團的契機?

◆  42:58~1:22:58

為什麼需要抗衰老醫學?

-神經外科的專業和生醫集團的業務,該如何進行跨領域整合?

-抗衰老醫學是什麼?為什麼醫界好像普遍不大接受?

-給醫學生/年輕醫師的建議?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