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面對高壓高工時的職場環境,對於醫療人員的心理健康都造成極大問題,除了和同事同學吐吐苦水之外,還有什麼樣的紓解管道?彰化基督教醫院是全臺灣少數提供諮商心理師PGY訓練的醫院,還有為院內員工提供諮商服務的心理諮商中心,在該中心服務的諮商心理師羅梵文,相當了解醫療人員的壓力和心理狀態,也期盼透過本集,能協助從事醫療產業的聽眾更近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並知道有哪些可以求助的專業管道。

Q:醫療人員使用心理諮商服務的狀況?通常是因為哪些問題前來求助?

  雖然我們醫院有提供心理諮商的服務,但不少人會懷疑,真的會有人來嗎?當然有,中心服務成立以來四年多,已經服務了超過一千五百個個案,而且這其中有八成是主動預約,另外兩成才是主管,或是透過健康檢查時的心理壓力自評表等原因而轉介而來的。

  來到我們諮商中心的院內員工,會談主題除了個人生活上,關於家庭、婚姻的主題,也涵蓋許多職場上遇到的問題。以我目前的觀察,在醫療人員心中排名第一的心理負擔,是工作適應——剛進入醫院時,新人會因為跟不上快節奏的工作步調而備感壓力,而在工作一陣子之後,往往也會出現職業倦怠。高工時造成的身心理困擾也讓不少醫療人員前來諮商,他們之中許多人發現,在高工時的狀態之下,不僅身體容易疲倦,脾氣也更加暴躁易怒,因為發現「自己不像過去的自己了」,所以前來尋求諮商心理師協助。

  另外,職場人際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是一大問題,尤其是在護理師身上最常出現,主要是因為護理師的工作需要團隊合作,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密切,當然也有隨之產生的壓力;而在醫師的部分,來諮商的人多半是PGY或是住院醫師,心裡的困擾多是對於職涯發展的迷惘,尤其是不少醫師當年考上醫學院,往往僅是為了符合親友的期待、或因為成績到了,就矇矇懂懂的填了志願卡,但即便心中浮現了對於醫師這個職業的懷疑,但還是會礙於已經投入太多成本或是社會眼光,而陷入抉擇困境和心理壓力。

Q:諮商心理師如何協助個案處理情緒?

  很多人對於心理諮商有錯誤的認知,覺得是個案坐下來問問題,我們就能提供解答,但事實上要透過很多方式釐清個案的問題,並透過各種諮商技巧試圖接近問題核心。有一些醫療人員在職場上容易焦慮的原因,在於自身僵化的信念,例如,他們心裡常常會浮現「如果我沒有努力解決眼前問題,我就不是好醫師」。這個時候,我會試著和個案從生活事件中,討論例外的經驗,讓他知道即便失敗了,也不代表不是好醫師,或是從生活中尋找成功的細節,讓個案能更肯定自己的能力。

  諮商心理師也會運用很多輔具協助個案,像我自己很常使用桌遊《說書人》裡頭充滿奇幻和故事感的牌卡,這些牌卡相當適合當作聯想的媒介,例如,很多時候個案只知道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但實際的感受卻因為過於抽象而難以言說,這時牌卡上的畫面就能有效傳達心理層面的真實經歷。很多時候我也會和個案透過牌卡創造故事——在糾結於負面情緒的狀況其實難以釐清問題,透過放鬆的編故事過程,可以達到更有創造力的編排,而這樣一來,當我把情境連結回現實生活之後,對於個案困擾的問題或許能找出更多解決方式。

Q:醫療人員在生活中該怎麼排解壓力?

  由於工作環境要常常面對生離死別,在高度時間和精力壓力的狀況下,使得許多醫療人員會關起自己的感受、削弱自己的感覺,長久下來將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失去對於其他事物的熱情。

  因此,我會建議醫療人員多多在生活中運用五感、重新發現對於事物的感受力,像是培養一些與「創造性」有關的嗜好,就是一種很好的排解方式。這裡的「創造性」不只是音樂或藝術,而是「能夠自己主導過程、獲得有意義結果」的事情,舉凡烹飪、路跑、爬山等都是,這些興趣和「無效率休閒」相對,漫無目的的滑手機就是一種無效率休閒,因為滑完之後通常會覺得空虛又一是無成,無法提升正向情緒。

  當然,社會的支持也能有效排解壓力,我之前聽過一個「三張椅子」的說法——每個人都需要三張椅子,一張椅子給獨處,好好整理自己的內心;兩張椅子是擁有一個可以促膝長談、能向他吐露真實想法的親密夥伴;三張椅子是團體,一個讓自己感到自在又舒適的同溫層,也能緩解負面的情緒。


節目內容大綱

◆ 00:18~51:25

照顧醫療人員的心理健康

-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的差異?

-醫療人員主要的心理層面困擾有哪些?

-彰基提供的心理諮商服務?

-諮商心理師是怎麼拹助個案處理情緒?

-如何衡量諮商之後的成效?

◆ 51:26~1:16:42

為醫療人員想更多

-除了諮商之外,該如何和情緒共處?

-其他醫療院所能夠對醫療人員提供的身心健康資源?

-如何推廣心理諮商服務?

-除了實體晤談之外,還有什麼樣的諮商模式?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而壓力急升的醫療人員,諮商中心提供了哪些不一樣的服務內容?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