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的鄭晴之,畢業之後沒有走上傳統的臨床道路,反而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之後,鄭晴之返臺投入藥廠和生醫創投產業,以原本的醫學專業和一路走來培養的各種軟硬實力,走出不一樣的職涯風景。

商學院裡的醫師

  身處課程豐富多樣的台大,鄭晴之在大學時期就積極前往不同學院接觸各領域知識,看到不同科系的同儕們未來在各個產業擁有充滿各種可能的發展,使得對於醫院生活本來就沒有嚮往的鄭晴之,開始思考醫學系畢業之後,投入醫療、健康產業的可能性。既然打算跨出醫學系,鄭晴之在選擇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像一般醫學系畢業生選擇醫療或公衛的研究所,反而赴美就讀商學院。

  鄭晴之就讀的哥倫比亞大學本身就是一間偏向財經、商管的學校,學生族群多半來自金融產業,也往往擁有工作經驗,使得醫學系背景的她特別稀有,但相較而言工作資歷也偏淺,不過,由於課程上有許多關於健康照護產業的案例研究,也讓鄭晴之相較於其他同學更快速進入狀況。

國際藥廠經驗談

  返臺進入藥廠的鄭晴之,主要待在醫藥學術部門,統籌藥品開發到上市之間的過程,協助藥品順利進入臺灣市場,這樣的過程要耗費好幾年,也十分繁瑣,除了要和政府單位溝通,在藥品上市之後也要和醫師進行一連串臨床討論;這樣持續面對不同受眾的工作經歷,讓鄭晴之能夠不停切換思考模式、嘗試用對方的立場思考討論,讓她的溝通能力更上一層樓。

  雖然沒有進入醫院工作,但鄭晴之仍認為醫學系的訓練,像是「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中的小組討論過程,讓她能夠更有效的與他人合作,而由於藥廠還是要考量使用者經驗,使得鄭晴之過往的臨床經驗讓她對於某些情境更能有同理心。

  回想一路走來的人生經驗,鄭晴之認為,現在的社會風氣更加開放,如果有醫學生的夢想無法在醫院生涯中達成,那麼就應該勇於跨出舒適圈,多方嘗試、勇敢追夢。


節目內容大綱

◆   1:06~29:53

從醫學院到業界

-在醫學院時期對於未來的規劃和想像?

-選什麼會選擇去美國讀MBA?

-醫學生讀MBA的優劣勢?

-為什麼會選擇返台進入藥廠工作?

-在藥廠的工作內容?

-在生醫創投的觀察?

◆   31:02~51:20

藥廠工作分享

-不同藥廠在臺灣業務內容的差異?

-藥廠工作的軟/硬實力?

-如果未來想進入藥廠,醫學生可以先做好哪些準備?

-給醫學生/年輕醫師的職涯建議?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