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尹柯南」之稱的高醫病理部法醫病理科主任尹莘玲,是臺灣第一位女性性法醫,除了在早年積極推動法醫實務操作上的改革,更於二○一四年在高醫成立全國首創的「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從為屍體解剖轉而為兒童驗傷的過程,尹莘玲也由一位鑑定死因的真相追求者,轉而成為受虐兒的守護者。

從病理學到司法解剖

  一九八○年代末期,臺灣法醫仍然相當稀缺,各地地檢署便委託醫學中心進行屍體解剖,這也使得當時在高醫擔任病理科住院醫師的尹莘玲,第一次接觸到「司法解剖」領域。在面對屍體是意外、是他殺還是自殺的死因鑑定中,尹莘玲試圖探尋更完整的專業知識,便進一步在一九九四年前往美國洛杉磯法醫中心受訓,扎實的訓練過程中除了在神經病理學、法齒學、影像學、法醫人類學、毒物學等專業醫師門下學習,也時常前往法院觀摩法醫出庭作證,那一年,尹莘玲更經手了兩百六十七件司法解剖個案。帶著滿載知識和滿腔熱情回到臺灣後,尹莘玲順利通過考試,成為臺灣史上第一個取得法醫執照的女性。

推動臺灣法醫界變革

  從美國返臺之後,尹莘玲前往屏東地檢署擔任專任法醫,經歷美國最專業和先進的法醫訓練之後,臺灣的法醫工作環境亟待改進,除了驗屍直接在殯儀館廣場上進行,尹莘玲不諱言當時的解剖室簡直像是「屠宰場」。

  致力於推動法醫環境變得的尹莘玲在幸運獲得佛光山和醫界朋友贊助後,開始整修殯儀館解剖室,同時也在衛生考量下推動使用拋棄式量尺測量屍體,並力抗「對死人不尊重」的傳統觀念,要求同仁在驗屍時戴口罩。這樣的變革過程雖然獲得許多人幫助,但更多人是冷眼旁觀甚至口出惡言,而在當時輕忽女性法醫的氛圍之下,尹莘玲不時會被人貶低為沒用處的花瓶,甚至被人指著鼻子嗆聲,要求她離開法醫界。回首過往推動變革的過程,但尹莘玲很滿意當時那個秉持初心的自己,而從事法醫工作十多年的過程中,尹莘玲從屏東、高雄再到法務部法醫研究所,解剖數千具屍體,為再也無法說話的死者說出真相。

在死亡之前阻止悲劇

  擔任法醫的過程中,尹莘玲開始接觸到兒童虐待致死案,看著解剖檯上的嬌小身軀佈滿新舊傷痕,讓她不禁思考是什麼樣的環節出錯,使得受傷的孩子始終被忽略,在沒有人伸出援手的狀況下死去。「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投入第一線驗傷工作。」從這個起心動念之後,尹莘玲開始思考轉換跑道的可能性,希望自己成為拯救受虐兒道路上救援中繼,而非僅是接收冰冷屍體的死亡終點。

  正巧當時隨著法醫師法的推動,各個醫院也開始成立法醫病理科,尹莘玲便在臨床法醫學的基礎下,在高醫設立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並結合社政、警政和法政等外部資源,為受到虐待和遭受性侵的十八歲以下兒少設置更完善的防護網,談及錯綜複雜的跨領域合作,持續嘗試更精準達成救助目標的尹莘玲堅定的說:「我的心願只有一個,就是救更多小孩。」


節目內容大綱

◆  1:27~24:22

遠赴洛杉磯的驗屍訓練

-靠蟲卵、胃內殘渣抓到兇手的驗屍之路。

-法醫涉及的神經病理學、小兒病理學、法齒學等專業領域,內容到底是什麼呢?

-法醫訓練過程也包含「法庭穿著」,要怎麼穿才能獲得陪審團信任呢?

◆   24:23~46:01

翻轉台灣法醫界

-當時臺灣的法醫不一定具備醫師資格,臺灣過往在法醫制度上的缺失?

-如何重整解剖環境、翻轉陳舊觀念?

◆  46:02~1:17:00

從驗屍轉為驗傷

-如何從無到有的在高醫附設醫院成立驗傷部門?

-為受虐兒打造安心驗傷的場域的過程。

-兒虐鑑定實務上要怎麼做?需要如何整合後續的法政、社政、警政等資源?

◆  1:17:51~1:27:50

病理科住院醫師馬佑鈞分享法醫養成過程。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