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的陳宥達,在北醫附設醫院完成家庭醫學科訓練,現在為北醫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在大學畢業之後暫緩臨床訓練,深入那瑪夏部落一年,觀察到偏鄉學齡前教育的困境,因此從美國引進Reach Out and Read的概念,推動「閱讀為醫囑,童書為處方」,用閱讀和童書翻轉他人生命。

觀察並發現問題

  曾在大學時期前往馬達加斯加義診的陳宥達,心中一直有一顆前往偏鄉服務的種子,這使得他在醫學院畢業那年暫緩接下來的臨床訓練,申請史懷哲2.0計畫,前進那瑪夏鄉長駐一年。

  透過深入偏鄉,陳宥達觀察到偏鄉兒童發展遲緩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比例為百分之六到八,但在那瑪夏鄉,卻有五分之一的兒童有這樣的問題。雖然當地已經有不少兒童已經開始接受早療,但陳宥達希望能從預防的角度解決問題,因此引進美國Reach Out and Read的概念,透過閱讀和親子共讀提供語言、認知發展甚至是肢體動作上的刺激,改善部落兒童發展遲緩問題。

行動並努力實踐

  這趟偏鄉長駐的經驗,除了讓陳宥達和志同道合的醫師成立「台灣展臂閱讀協會」,也改變了陳宥達的專科訓練選擇,讓原本想走外科的他,走上最貼近社區服務的家醫科。陳宥達指出,兒童發展遲緩可能包含先天問題和後天刺激不足,代表整個治療環節不只是兒童,也必須將家庭、甚至是社區納入,而為了更全面的推動閱讀計畫,台灣展臂閱讀協會也持續訓練醫療人員和幼兒園特教老師,讓他們能更加善用閱讀、提升兒童能力的發展。

  陳宥達指出,親子共讀和童書不只是預防兒童發展遲緩的方式,還能延伸成其他議題的處方。像是在偏鄉地區,許多孩子的父母往往離鄉背井到大城市工作,孩子的照顧者就是祖父母輩,這也讓他發想出「老幼共讀」的活動,刺激長者和孩子對話,除了促進兒童認知發展,也有助於減緩長者失智風險。

  從那瑪夏為起點關注到閱讀對於兒童發展的幫助,陳宥達和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目前和各式各樣的單位合作,像是提供社區牙醫診所、藥局、甚至是超商適合的童書,增加接觸當地民眾的觸角;陳宥達指出,要深入一個據點、讓事情產生改變,在推廣過程中不能只是一股腦兒的只憑自己的想法,而是要深入進行需求調查,尋找解決模式,才能讓學理上看到的成功案例真實落地。


節目內容大綱

◆  1:10~27:48

用閱讀預防發展遲緩問題

-為什麼會選擇在醫學系畢業之後先選擇前往偏鄉服務?

-在那瑪夏鄉發現的醫療問題?

-在那瑪夏鄉推廣閱讀面臨的挑戰?

-成立「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緣由和運作經驗?

◆  28:40~53:02

從閱讀出發,進入組織和體制

-什麼樣的機緣之下前往美國深度了解Reach Out and Read概念?

-醫師身份推廣閱讀的優勢和劣勢?

-和其他單位合作推廣閱讀的經驗?

-「說話計步器」的未來計畫?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