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外科醫師張峯瑞曾任職於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專精於五官和顏整型,以及身體雕塑,目前任職於多家醫美診所。張峯瑞在忙碌的門診與開刀生活中,持續精進技術和美感,對於細節的追求也讓他在醫美的一片紅海中,始終能保有獨特性並持續獲得客戶青睞。

從醫學中心到醫美診所

  原本志在小兒科或耳鼻喉科的張峯瑞,在實際進入醫院實習之後,發現外科反而最符合自己的興趣,加上遇到幾位非常尊敬的老師也都是外科出身,讓他最後選擇進入外科受訓,而在外科受訓的過程中,張峯瑞受到沈秉輝老師的啟發,立定志向決定成為整形外科醫師。

  張峯瑞指出,現在的醫院聘用醫師的機制較為多元,因此在職涯發展上的選擇,並不是選擇醫學中心就不能進入基層診所的零和遊戲,也讓他在兩者都嘗試之後,決定在更加適合自己的基層診所耕耘,並投入自費醫美市場。

  醫學中心和醫美診所醫師的診治項目差異很大,前者主攻創傷、燒燙燒重建,後者則是雙眼皮、隆乳、隆鼻等醫學美容,如何跨越鴻溝,仰賴醫師自身基本功,張峯瑞分享,如果在醫院受訓過程中對於組織和解剖構造有紮實的了解,之後關於醫學美容的進修將能夠事半功倍。

醫美診所醫師的溝通術

  從醫院的病人到診所的客人,診治對象特質的轉換對醫師而言也充滿挑戰,面對診所的客人,除了要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還要兼顧他們的想法和要求;張峯瑞指出,醫美手術和醫院開刀不同,在醫院時把腫瘤挖掉就是成功的手術,但醫美手術沒有對錯標準,這中間的地帶就是醫師和客戶需要溝通的地方——聆聽客戶想法、將對方需求與自身專業結合,再一起討論手術計畫。這整個過程相當耗費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非常仰賴醫師的溝通能力。

  臺灣的醫學美容市場在多年發展之下早已是一片紅海,各項手術都有不少專精的醫師,加上市場相對開放,有許多不同專科或是尚未拿到專科執照的醫師加入,可以說是相當競爭,這也使得找到自身亮點並做出差異化是有志於醫美的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張峯瑞分享,在持續摸索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訣竅是在診治過程中處處用心、把每個細節都修正至極致,慢慢的就走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道路。


節目內容大綱

◆  1:35~29:09

成為整形外科醫師

-為什麼會選擇外科/整形外科?

-拿到專科執照之後,選擇進入什麼層級的醫院時,有哪些考量?

-不同層級醫院的整形外科診治項目的差異?

-在基層診所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方式?

◆  29:10~53:48

醫美診所經驗談

-從醫院患者到診所客戶,應對方式有什麼不一樣?

-開業/受僱單一診所/在多家診所駐診,這三種執業模式有哪些優劣勢?

-醫學美容種類繁多,怎麼選擇自己要專攻的項目?

-醫美整形目前各個項目都屬於一片紅海,醫師該如何更加突出?

-不同科別、尚未拿到專科的醫師,投入醫美市場的方式?

-經營社群和串流平台的原因和獲得的回饋?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