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黃明源除了臨床業務之外,在前往英國進修、觀察先進西方國家的醫療產業之後,回到臺灣的他開始耕耘醫療數位新創與行動資訊領域,更多次擔任醫療生醫新創課程講師。

  透過長期觀察產業和親身嘗試參與,黃明源指出,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未來的醫療產業會有多大的變化沒有人能知曉,與其花費大量時間鑽研各項新創產品產製的細部內容,不如努力精進醫療本業,畢竟唯有投身其中、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真正需要改變的事情,也更能想像醫療領域的未來。

前往英國進修的旅程

在住院醫師第二年時期就萌生出國進修念頭的黃明源,和幾個志同道合的醫師朋友嘗試撰寫論文,最後在住院醫師第四年時成功登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對研究、寫論文越發有興趣的他們希望能夠精益求精,決定分頭進修,有人去讀生物統計、有人讀流行病學,黃明源則前往臺大的生醫電資所,讀了一年之後更興起出國看看的念頭,最後順利前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醫學院進修系統生物與醫學工程。 從英國回來的黃明源,再一次觀察臺灣的生醫和製藥產業,意識到與先進西方國家的巨大鴻溝,並開始思考如何在臺灣現有的環境下進行改變,最後跟著世界趨勢,走上了數位醫療和醫療大數據之路。

一腳踏入醫療新創圈

  黃明源現在是馬偕醫院數位醫療組負責人,除了持續觀察新型態的醫療產品,有時候看到有意思的案子也會嘗試參與其中。像是之前有一個以色列公司發展出一個尿量監測產品,含主機和耗材的配置讓他覺得是一個很棒的盈利模式,也就參與其中;黃明源指出,一間新創公司能成功推出一個新商品,就像是要好好養大一個小孩,是需要全村子的力量的,光是研發、產製商品的過程,就需要非常多的資源投入其中,不只是經費,或許是來自臨床觀察的建議、或許是其他創業者的想法。 

黃明源形容,自己就像是這些醫療新創者的夥伴,幫忙給建議、找資源,但他也坦言,進入新創圈其實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尤其是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維護,他建議希望投身其中的醫師們先好好思考自己適合、擅長做什麼,決定好自己的角色;當然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臨床上發現哪些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希望能在臨床上進行什麼樣的革新、該如何讓患者獲得更適切的醫療處置等,不論想做什麼,但別忘了新創的核心——「讓事情變更好」,黃明源期盼更多年輕醫師投身新創,讓臺灣的醫療環境變得更好。


節目內容大綱

◆ 2:10~29:34

急診人經驗談

-什麼時候知道自己想成為急診科醫師?

-急診科的優缺點?

-在什麼契機下決定出國進修?

-在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學了什麼?

◆ 30:41~48:25

觀察臺灣醫療大環境

-從國外進修回來的醫師在做什麼?

-不想只走研究或臨床,可以怎麼做選擇呢?

-科技業和醫療產業的氛圍差異?

◆ 48:26~1:11:41

進入醫療新創圈

-觀察醫療新創圈。

-怎麼尋找自己在新創圈的位置。

-要打造新產品有什麼需要考量的事情?

-給予期待投身醫療新創的醫師的建議。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