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多數醫師在研究所時期繼續鑽研醫學領域,張思瀚在醫學院畢業之後,選擇就讀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更在科技業當了三年的軟體工程師,睽違六年再次回到醫療領域,擁有資訊背景的張思瀚,期盼未來能將工程師的專業和臨床結合,走出更寬闊的醫師/工程師之路。

醫學生的資工路

  從高中時代就對於電腦相當感興趣的張思瀚,雖然大學讀了醫學系,但由於有一些高中同學選擇就讀資工系,所以張思瀚一直有機會接觸到相關課程資訊。喜愛資工知識的他,雖然因為醫學系課業繁忙,無法旁聽資工系的課程,但還是以自學的方式研讀必修課書籍。

  張思瀚坦言,自己學習資工知識的過程其實相當辛苦,沒有人可以討論、也沒有人可以問問題,只能用做習題的方式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內容;不過,後來隨著線上課程興起,張思瀚的自學之路也越來越順利,並決定報考資工所。

  大部分的醫師就算想要有第二專長,往往會在完成專科訓練之後再進修,但相較於成為一個懂資工、可以和工程師合作的醫師,張思瀚更希望自己能完全具備工程師應有的能力;因此,張思瀚在醫學系畢業之後,就報考了交大資工所,畢業之後更進入業界,以研發替代役的身分,過了三年的工程師生活。

進入核子醫學科

  結束研替之後,張思瀚試圖尋找能夠結合醫學背景的工程師工作,可惜業界沒有適合的職缺,使得想要延續醫學專業的張思瀚,決定回到醫院受訓,畢竟醫師可以在閒暇之餘寫寫程式,但如果是專職工程師,恐怕就沒有機會再接觸醫療產業了。

  由於過往在資工所專注於核子醫學影像處理的相關知識,加上相較於人、反而更喜愛和電腦相處的特質,張思瀚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核子醫學科。核子醫學科使用帶有放射線的藥劑進行診治,在患者口服或注射診斷用藥劑之後,可以透過藥劑在特定器官分布的影像,讓醫師判斷疾病。

  核子醫學科和病理科、放射科等協助醫師判斷患者疾病的專科類似,都被稱為「醫師們的醫師」,近年來也開始有人試圖以人工智慧介入這幾個科別,以電腦判讀病症,但目前仍處於相當初步的階段;張思瀚雖然目前已經有嘗試撰寫程式,讓自己的專業工作更順暢,但仍持續努力,期盼未來能夠正式將資工專業和醫療專業結合,造就醫療產業更長足的進步。


節目內容大綱

◆  1:01~34:00

從醫學系到資工所

-為什麼醫學系畢業之後決定轉讀資工所?

-自學資工知識有哪些挑戰和困難?

-有哪些不同領域的工程師?

-工程師的生活型態?

◆   34:53~01:03:02

成為核子醫學科醫師

-為什麼選擇回到醫界,並選擇了核子醫學科?

-核子醫學科的實際業務內容?

-核子醫學科的專科訓練內容?

-想走核子醫學科,物理要很好嗎?

-寫程式、資工背景,可以如何結合核子醫學呢?

本文關鍵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