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防疫專題 《EP03. 時鐘背後的防疫舵手-專家諮詢小組》 fea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諮詢委員 李秉穎醫師

尊重專家意見是這次台灣防疫成功的關鍵之一,米德生活誌邀請到其中的諮詢委員李秉穎醫師來跟大家聊聊這一年來,台灣如何打這一仗?部桃危機跟2003和平封院相比,時空背景又有什麼不同?而在全球開始施打疫苗之際,未來人類社會如何和新冠病毒共存?面對變種病毒,每年都要重打新冠疫苗嗎?一起來聽聽臺灣最專業的聲音!

EP42. 耳鼻喉x診所x李育丞醫師:多一個噴噴,在基層真的有優勢嗎?

耳鼻喉科在一般大眾的印象中,或許只是看感冒的科,但其實只要腦袋以下、脖子以上的疾病,從口腔癌、人工電子耳到打呼問題,都是耳鼻喉科的守備範圍。畢業於成功大學的李育丞,在馬偕醫院完成耳鼻喉科訓練之後,考量到生活型態和收入,選擇前進基層診所、照顧地方民眾。

EP41. 感染x日本旅遊部落客x林氏璧醫師:興趣能夠成為工作,是最大的福份

臺大醫科畢業、在臺大醫院完成內科及感染科訓練的林氏璧,從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歸國之後,在臺大醫院擔任感染科醫師;除了醫療工作之外,熱愛自助旅行的林氏璧,從二○○七年開始經營部落格「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至今仍被許多臺灣旅客視為「日本旅遊聖經」,但隨著醫師工作和部落格商業合作的利益衝突,林氏璧在二○一七年年底毅然離開臺大醫院,開始專職經營部落格,踏上一條從來沒想過的人生道路。

👩🏻‍⚕️👨🏻‍⚕️COVID-19防疫專題 《EP02. 院內感染與疫苗-疫情現況剖析》feat.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 aka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經過了將近一年「清零式」的防疫政策,傳染性極高的COVID-19進入社區是不是只是早晚的問題? 台灣搶到的牛津AZ疫苗在實驗及臨床試驗上有哪些的偏誤?而在疫苗普及的未來,國際旅遊及跨國移動又會是怎麼樣的變化?

👩🏻‍⚕️👨🏻‍⚕️COVID-19防疫專題 《EP01.從北市到全國- 防疫政策的領頭羊》 feat. 首都防疫指揮官 黃珊珊副市長

從SARS的慘痛經驗中重生,台北市率先推出「防疫旅館」、「防疫計程車」等政策並被中央採納並推行全國;但是醫療人員最關切的院內感染,有沒有比17年前有更完善的應變措施?跨年晚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會不會變相增加醫療負擔?市府的防疫決策,有納入專家意見或是反映基層聲音嗎?

👩🏻‍⚕️👨🏻‍⚕️米德生活誌《 EP03.森之呼吸!離開醫院來場森林療癒吧》 feat. 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余家斌教授

「啊~每次走進大自然,就感到好放鬆!」什麼,這個東西也有人在研究嗎? 米德生活誌特別請到「把休閒當作職業,把出遊當作期中作業」的辣個男人–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余家斌教授來跟大家聊聊森林療癒,學習如何讓大自然走入你的生活中!

EP39. 工程師x核子醫學x張思瀚醫師:走出屬於自己的醫師工程師之路

不同於多數醫師在研究所時期繼續鑽研醫學領域,張思瀚在醫學院畢業之後,選擇就讀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更在科技業當了三年的軟體工程師,睽違六年再次回到醫療領域,擁有資訊背景的張思瀚,期盼未來能將工程師的專業和臨床結合,走出更寬闊的醫師/工程師之路。

EP38. 婦產x全自費診所x蘇軒醫師:火星上的魔人醫師

高品質和高單價的醫療服務並不稀奇,但如果是全自費的婦科疾病諮詢和診治,那就不常見了。蘇軒在林口長庚完成婦產科和婦女內視鏡科訓練之後,離開醫院開設診所,並以全自費的經營模式提供醫療服務,跳脫健保框架和治療指引的醫療模式,讓他能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確保醫病之間的良好溝通,真正的做到「醫病也醫心」。

EP37. 同志熱線x精神x徐志雲醫師:精神科醫師遇見的那些彩虹人生

徐志雲從大學時期開始參與同志熱線義工服務,在臺大精神科訓練結束之後,在醫院開設同志諮詢門診,用專業知識投入同志運動。現在,徐志雲除了是金門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也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長,持續為LGBTQ+發聲,幫助在人生路上感到不安的同志和同志家屬。